长城.故宫等名胜古迹,选一个写解说词

问题描述:

长城.故宫等名胜古迹,选一个写解说词

 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,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,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.
  我国最早修筑长城是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期,那个时候诸侯争霸,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,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,其中燕赵秦三国修筑的长城奠定了北方长城的基础.
  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,分别是秦长城,汉长城,明长城.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,建立了秦王朝,为了加强统治,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,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、赵、秦长城连了起来,并加以扩充,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长达7000千米的长城,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.到了汉朝,汉武帝为了加强防御和保护新开发的丝绸之路,修筑了规模宏大的汉长城,它西起*罗布泊,东到辽东,长达10000多千米,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.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,工程之大,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.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,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,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,所以开始修筑长城.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,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,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,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7000千米.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多是遗留下来的明长城.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,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.第一就是军事作用,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.第二则是经济作用,它不仅促进了屯田和边疆经济的发展,而且在和平时期加快了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经济交流.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.第四是保卫亚欧大陆桥.
  以八达岭长城为例,长城的主要结构有三台两墙组成.长城的墙体平均高7.8米,墙基平均宽6.5米,墙顶平均宽5.8米,可容纳10人并进或5马并骑.长城的墙体里面使用石块和泥土铸成,外边砌上砖,再在上面铺上石板,从而使建筑非常牢固!墙顶两侧砌墙,长城外侧的高墙叫做垛墙,高近2米,垛墙上凸出的部分称垛口,低凹的部分称堞口,每个垛口上有望孔,下有射孔,是用来防御敌人的.而内侧不足一米高的则叫作女儿墙,也叫做宇墙.在最开始长城内侧是没有女儿墙的,可是经常有人会跌下山崖,所以就修建了这道墙.墙顶上还设有排水沟和吐水嘴,雨天的时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,以免雨水冲刷城墙.三台分别是墙台、敌台、烽火台.其中墙台构造的非常简单,是士兵巡逻放哨、习武操练、作战的地方.敌台的构造相对就要复杂一些跨墙而筑,高出墙体,分为两层或三层,下层分隔成田,井,回,等字形,用于士兵居住,存放武器、弹药、粮食.上层箭窗和望孔是观察军情和射箭用的,所以这里也具有防御敌人的功能.下面就到了烽火台,又叫烽燧,狼烟台,是传递军情信息的设施.大部分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.一旦敌人来犯,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,就是通过这种方式,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.
  关是长城上的出入口,多设置在险要之处.长城上著名的关口有山海关、嘉峪关、居庸关等.
  今天我们重点介绍北京境内的两段著名长城:居庸关和八达岭.这两段长城位于关沟内.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,南起昌平区南口镇,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,全长20千米,是中原地区通往蒙古高原的咽喉要道.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,分别是八达岭、上关、居庸关、南口.关沟因为居庸关在其中而得名,“居庸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吕氏春秋》,因为地势险要,早在汉朝就开始设关,现在的关城是明代留下的.在关内,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,就是云台.它是元代的一座过街塔,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,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,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.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,台下正中开辟券门,券门顶部呈多边形,券门及券洞内遍布雕刻.雕刻主要有藏传佛教图象和6种文字.6种文字分别是:梵文、藏文、八思八蒙古文、西夏文、*文、汉文.云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,6种文字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重要资料,雕刻为元代的艺术精品,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.
 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,因为这里四通八达,故称为八达岭.八达岭位于关沟北端的最高处,地势险要,既是居庸关的门户,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.关城建于明弘治18年(1505),呈不规则四方形,面积5000平方米,城高7.5米,东西两座关门相距64米.关城的东门题额为“居庸外填”,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(1539),意为居庸关外又一重镇.关城的西门题额为“北门锁钥”.由于关城地域狭小,很难驻守大量官兵,所以又在关城西北另建岔道城,用以存放武器弹药粮食和驻守士兵.岔道城是关城的前哨阵地,与关城相呼应,形成纵深防御.
  今天的长城,早已失去军事价值,而以其特有的魅力,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,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