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?(论答)

问题描述:

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?(论答)

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,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.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,是对生命的涵养.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,不是升学的工具,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,而是丰富自我、提升自我、完善自我的载体.
学校应该给学生幸福的人生,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.所以我们坚持对下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负责的原则,对学生负责就是最好的对上级负责.这个观点提出后,引起很多人不理解.可我们就是这样定位的.所以我们从校长到老师都应该想大事,做小事.想大事就是不要只盯着我们的课堂,只盯着自己一所学校,应该胸怀天下,把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,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,这样我们再做起事来才不至于坠入教育应试或者是功利主义的泥潭.
现在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,而是如何回归的问题.教育要回归于生活,回归于农业,回归于儿童,回归于游戏.教育回归于生活:这一个观点是陶行知先生的.当前的教育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,而是应该回归,要回到教育的本源.
教育回归于农业:每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,他可能是一棵大树的种子,也可能是一个玉米的种子,或许是一个小麦的种子,学校能给这个生命的只有温度、湿度、养分……要按学生的发展需要去引导、积淀,循序渐进地涵养,然后根据他所处的环境、经历,不断提高自己的追求,慢慢的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,活出自己的尊严,活出自己的精彩.我们不追求每个学生都成才,但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幸福.教育回归于儿童:将课堂还给学生,让孩子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,我们整个课程的设计都力争做到体现这一理念.教育回归于游戏:我们设计了栏目教学,使原来沉闷的课堂活跃了,孩子们非常喜欢.
当前,由于缺少对“教育的本质是什么?”、“学校应该给学生什么?”的追问,导致很多人对教育改革感到非常迷惘,只能跟着上级的指挥棒转,没有了方向感.只有站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对教育的终极价值进行哲学思考,才能破解当前的理论困境.现在,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势不可挡,在这种情况下,培养具有“中国情怀、世界眼光”的一代新人是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,我们只有胸怀这样的历史担当,把教育与民族命运联系起来,带着这种厚重的历史责任感,才会有投身教育改革的自觉意识.读懂了“四个回归”,我们对学生种种表现也就能够“接纳”了.